•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扫一扫
四川高校

国家民委优秀专家团·西昌学院调研座谈会在我校举行

时间:2016年12月03日 信息来源:西昌学院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11月16日,国家民委优秀专家团·西昌学院调研座谈会在我校信息楼二楼会议室举行。国家民委人事司副巡视员罗冀克、人事司劳资与专业技术人才处处长边旭东、副处长关宇,我校党委书记龚灏,党委副书记、校长彭正松,副校长景志明、陈小虎,彝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洛边木果,彝语言文化学院院长何刚,民族团结与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阿牛木支教授出席了会议。
 
          罗冀克同志谈到,专家组非常重视此次座谈会,通过学术交流,对西昌学院的工作给予了肯定,专家组在未来将继续与西昌学院加强沟通和交流,积极地开展相关工作的指导,把民族团结的精神发扬光大,为民族团结做出更多贡献,共同实现伟大中国梦。
 
          彭正松校长首先对专家组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从我校的历史沿革、办学理念、发展方向三个方面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我校自2005年被列为四川省首批整体转型高校后,积极进行深化改革,不断促进学校学科转型,在应用型大学路上不断取得成绩。在场专家们很多都是来自各民族高校,通过这次座谈会的深入交流,双方都有所启迪感悟。
 
          景志明校长作《立足凉山服务民族地区 面向地方培养应用人才》报告,向专家组汇报我校办学情况。一是注重办学特色,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二是注重培育地方特色项目,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程;三是构建多元服务体制,投身科教扶贫和精准扶贫;四是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关心资助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未来发展上,我校将2016年作为全面深化改革之年,扎实推进“十三五”规划的实施,着力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依法治校,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打好凉山扶贫攻坚战做出积极贡献。
 
        洛边木果同志在会上介绍了彝族文化研究中心情况。他从基地沿革、中心机构、任务和目标、基础设施四个方面介绍了基地的基本情况。他还介绍了中心的工作内容主要是中心项目评审与管理,并展示了中心主持的多个项目、取得的成果以及成果的运用推广。  
           何刚院长谈到,彝语言文化学院的办学思路是“学科融合,注重应用,彝汉(英)并举”,服务定位是“立足凉山,服务四川,面向全国”。并从专业建设、队伍建设、科学研究、招生就业、社会服务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彝语言文化学院的基本情况。
 
           阿牛木支教授介绍了我校民族团结与发展研究中心情况。他介绍了中心的发展历史和队伍建设,并强调了中心目前的工作,一是在州县各地收集民族团结的相关资料;二是在冕宁县等地做实地调研总结村落经济发展结论;三是积极参与相关的国际性和全国性的学术交流。  
         
          座谈会就南北方英雄史诗的差异、民族地区乡土文化何以重建、如何看待民族问题上出现的“融合派”和“自治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国家民委一行参观我校攀西特色植物园、现代农业馆、体育馆、游泳馆。
        参会人员还有: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杨圣敏、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苏发祥、藏学研究院院长才让太,西南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永正、彝学院院长罗庆春、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李键、西南民族研究院教授蔡华,西北民族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教授王维兰、口腔医学院院长李志强、格萨尔研究院院长宁梅,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罗秉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孙奉娄、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成武,北方民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耿桂宏、学报编辑部副主任冯雪红、商学院院长杨保军,大连民族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张汝波、非线性力学研究所所长袁学刚、物理与材料学院教授刘中凡,民族出版社蒙古文编辑室编审万喜、审校室民文总编终审助理、编审普日科,中国民族语文翻译中心(局)蒙古语文室译审宝成、藏语文室译审刘友珍,民族文化宫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们发廷,民族团结杂志社蒙古文编辑部主任、编审格日乐图,中国民族报社社长助理、经济部主任、高级记者李晓东;我校彝语言文化学院书记沙马打各,艺术学院院长叶峰,民族预科学院书记马史火,轻化工程学院书记马金华,民族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姜廷志,四川民族山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尹梦霞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 文/刘静   图/胡杨  


上一篇:我校举行第八届凉山州委委员、候补委员候选人初步人选推荐大会
下一篇:四川省教育厅副巡视员周雪锋看望慰问我校生活困难教职工
(作者:佚名 编辑:西昌学院)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