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扫一扫
四川高校

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收现场观摩会在甘肃举办

时间:2016年09月28日 信息来源:四川农业大学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9月24-25日,由国家大豆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主办,我校与甘肃省农科院承办的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收现场观摩会在甘肃省武威市召开。来自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的4位岗位专家与6位综合试验站站长,以及四川刚毅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甘肃省农牧厅和兰州市、白银市、武威市、张掖市等农牧局的相关领导与农技(机)人员共计56人参加会议,甘肃省农牧厅副厅长杨祁峰、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油料处处长王积军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我校副校长、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南方栽培岗位专家杨文钰教授在武威黄羊试验场主持召开了观摩会。专家们边听边看,不时下田摸摸玉米、数数豆荚,一一查看田间展示牌上测定的玉米、大豆产量。在一排排长势整齐鼓粒饱满的金黄大豆与硕大的玉米棒子面前,我校农学院雍太文教授汇报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试验示范情况,该示范片建设得到农业部种植业司与科教司的大力支持,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制定的“选(品种)、扩(间距)、缩(株距)、调(播期)、控(旺长)、减(施氮)”关键技术实施,利用我校与四川刚毅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玉米、大豆一体化施肥播种机有效实现了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规范化,确保了玉米不减产、大豆亩增80-100公斤的产量目标。40亩示范片测产表明,玉米平均亩产833.5公斤,与当地净作覆膜玉米产量相当,大豆平均亩产92.4公斤,最高亩产104.6公斤,亩增收300-350元。

  看完高产示范现场后,杨文钰教授带领各级领导与参会专家来到机播机收展示现场,简要回顾了近三年在山东菏泽、四川仁寿、河南永城机播机收现场会上的一次次突破与带动效果。我校机电学院副院长张黎骅教授及四川刚毅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董焕然介绍了玉米大豆带状播种机与收获机研发进展及机具性能,并现场演示了大豆机械化播种与收获。

  杨祁峰副厅长及王积军处长紧紧跟在播种机后,不时弯下腰拔拔种子、比比株距,询问技术负责人王小春教授与代建武博士新机具播种性能与国内现有机型的差距,当得知玉米、大豆播种株距合格率达到95%以上、伤种率1.5%以下、出苗率95%以上,纷纷点头称赞。在机收现场,各位参会专家也纷纷来到玉米行间,拔开粉碎后的大豆秸秆,查看大豆田间籽粒损失及漏荚情况,通过现场数粒数荚,含杂率低于2.9%,破碎率低于10.2%,损失率低于4.2%,达到国家机收标准。

  伴随机械轰鸣声的结束,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南方片区十三五重点任务负责人周新安研究员发表现场讲话,他高度肯定了此次现场会上玉米、大豆跨体系合作取得的良好示范效果,希望相关岗站加快技术规范化、标准化,对现有机具尽快定型和生产应用。全国农技中心油料处王积军处长谈了此次参会感受,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我国现代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技术支撑,是减肥减药的新举措,不仅有利于降低成本,还可通过规模化种植显著提升经济效益,可为我国新型经营主体农业结构调整提供重要模式参考,建议加大宣传力度,确保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快速推广。甘肃省农牧厅副厅长杨祁峰十分振奋地讲到,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模式通过全程机械化及自主创新的“选、扩、缩”核心技术为甘肃省的传统间套作模式带来活力,赋予新的发展内涵,该技术的成功试验示范可对甘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借鉴,各市县要从当地生产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如何结合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降低粮食生产成本、补齐科技短板,发挥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上一篇: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Jean-Paul Latgé研究员参加动医学术校庆系列活动
下一篇:都江堰校区青年教师齐聚一堂共话课堂教学
(作者:佚名 编辑:四川农业大学)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